鄉間田頭的慢病管理如何做?多元化的健康服務如何開展?這場醫患的“相向而行”正給出答金年會案……
鄉間田頭的慢病管理如何做?多元化的健康服務如何開展?這場醫患的“相向而行”,正給出答案
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系的不斷完善,慢病管理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特別是在距離城市中心較遠的地區,針對慢性疾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務面臨著一系列挑戰。
如何將慢病管理切實地深入到農村基層中?如何針對村民的實際需求提供更多元的服務?為了回答這些問題,一場醫患“雙贏”的相向而行,正徐徐鋪開。
“相比醫療資源更充足、保健意識普及更好的城區,遠郊地區的慢病管理工作有很多不同特點。我們的工作正是針對現有痛點而展開,首先是要讓老百姓意識到慢病的危害性和慢病管理的重要性,繼而更積極地配合基層醫院的篩查和跟蹤隨訪,從而提升整體健康水平。”天津數字健共體運營團隊有關負責人說道。
記者了解到,由于遠郊地區大部分屬于涉農區域,普遍存在基層醫院覆蓋范圍大、交通不便等實際困難,數字健共體運營方微醫在與遠郊各基層醫院的合作中,充分發揮了數智化服務優勢,在人員和系統上給予了極大的補充和賦能。
過去兩年多時間,天津數字健共體運營團隊在武清區河西務醫院開展了下鄉、患教和篩查等多項合作,與該基層醫院的配合正不斷加深。今年以來,把與河西務醫院合作的模式不斷復制到武清全域,以及薊州、寶坻等遠郊轄區的更多醫院,逐步“由點及面”,將服務不斷鋪開。
自2022年6月起,天津開始在全市范圍內推行糖尿病患者健康主管責任制,這不啻是糖尿病慢病管理的一個新突破。結合天津市實行糖尿病患者健康主管責任制以來,數字健共體在武清、寶坻、薊州等遠郊區域多家基層醫院的具體舉措和實踐效果,數字健共體運營團隊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們總結發現,要讓老百姓積極簽約、積極參與一項制度,就要讓他們確確實實地感受到簽約健康主管機構后,自己能夠在家門口享受到便利的醫療條件。要把有利于健康的服務,金年會送達大家眼前,讓大家知曉、熟悉、接受。”
考慮到農村實際情況和簽約者八成左右都是老年人的特征,數字健共體運營團隊助力基層醫院家庭醫生團隊,積極“下村”、來到村衛生室,與鄉醫進行配合,開展行動。一方面把優質服務送到鄉間地頭,一方面把醫院的服務特色介紹給老百姓,讓他們享受更多的尋醫用藥服務。
記者了解到,在市、區衛生健康委和醫療保障局的指導下,本市涉農區域各區基層醫院積極響應落實健康主管責任制,依托數字健共體賦能,正向多元化、深入化的方向發展。
天津數字健共體各基層醫院構建的慢病管理中心可以說是健康服務的一個切口和縮影。據了解,近年來,為響應天津市衛健委探索建立的“3+1+N”團隊服務模式,數字健共體正探索越來越多角度的健康服務。
所謂“3+1+N”,其中“3”是每個團隊至少有1名家庭醫生、1名護理人員、1名公共衛生醫師或公共衛生人員;“1”是團隊中增加1名上級醫院臨床專家,提高服務專業技術水平;“N”是吸收康復醫師、保健醫師、健康管理師、心理咨詢師、藥師、公共營養師等人員加入團隊,滿足多元化的健康服務需求。
“3+1+N”的背后,是從“治”到“防”的理念,也是多元化健康服務的理念。今時今日,數字健共體運營方微醫持續與基層醫院合作,投入人員、部署設備,為武清、寶坻、薊州等遠郊區域的患者帶來篩查,治療后的跟蹤、隨訪等服務。讓患者到院問診不只是“看一次病”或“拿一次藥”那么簡單,而是盡可能把服務覆蓋到事關健康的更多環節。此外,在微醫AI賦能下,家醫團隊能夠更高效地服務、管理患者,幫助預約就診、尋醫用藥等工作,不僅彌補了基層醫院診療以外服務人員不足等問題,更提升了服務患者的能力。
以上述三區為例,各基層醫院組建的家醫團隊聯合鄉醫,直接觸達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通過健康宣教,健康義診等方式,為患者提供問診、篩查、送藥、送醫等多元化服務,這些服務持續獲得基層患者的認可,患者就醫滿意度、健康指標等正在持續提升。
一連串實打實的數字,讓人們看到遠郊地區慢病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和患者的廣泛認可2023年,武清健共體家醫團隊完成下鄉53次、患教38次、觸達患者人數2400人。其中,糖尿病門特簽約患者1031人,非簽約患者1400人;2024年至今,下鄉24次、患教56次、觸達患者人數超1400人。其中,簽約患者646人,非簽約患者761人,新增簽約患者74人,覆蓋河西務、大良、下伍旗、梅廠、黃花店、石各莊、東蒲洼、曹子里、河北屯等多個偏遠村鎮。
通過不辭辛苦的一雙雙“腳底板兒”和卓有成效的健康指導和用藥指導,一個個基層家醫團隊正積累起廣大患者的信任。如今,針對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醫療服務已覆蓋到了遠郊區縣的絕大多數行政村,數字健共體的多元化健康服務也在穩步推進。(津云新聞記者 侯沐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