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加速跑體育產業成為經濟發金年會展新引擎
2014年,國務院發布46號文件《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標志著中國體育產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國務院46號文件的出臺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文件明確提出,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要超過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此后,各級政府積極響應,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推動體育產業快速發展。
10年間,體育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過去10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增加值增速分別達到13.2%、15.4%,遠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體育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逐年增加。
據統計,2014年至2023年,全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從3.6億增加到5.5億,占總人口的比例從26%提高到39%。截至2023年底,我國共有體育場地459.27萬個,體育場地面積40.71億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89平方米。
此外,各類體育俱樂部和培訓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提供了多樣化的體育服務,吸引了大量群眾參與。與此同時,體育消費的大眾化趨勢日益明顯。根據京東體育的數據,2023年,體育用品銷售額同比增長25%,其中跑步鞋、健身器材、瑜伽墊等產品銷量尤為突出。此外,線上體育培訓和直播課程也受到了廣泛歡迎,用戶數量和付費意愿逐年增加。這些變化表明,體育消費已經從少數人的愛好變成了大眾的生活方式。
過去10年,中國成功舉辦了一系列國際性和全國性的大型體育賽事,不僅提升了國家和城市的國際形象,還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
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不僅展示了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還促進了冰雪運動的普及發展。據統計,目前全國冰雪運動參與人數達到3.46億人,居民參與率達到24.56%;全國已有654塊標準冰場、803個室內外各類滑雪場。
此外,中國足球超級聯賽、中國網球公開賽、WTT中國大滿貫、賽事“三進”活動也取得顯著成績。2023年,中超聯賽平均上座率接近2萬人,2024賽季中超聯賽在冠名和版權上的收入為2.7億元。今年國慶假期,中國網球公開賽和WTT中國大滿貫同時在京城上演。據統計,中網票房總收入超8000萬元,較去年上漲60%;WTT中國大滿貫門票銷售額約6000萬元。今年上半年,湖北已舉辦33場省級“三進”賽事,體育消費額達到了561.94億元。這些賽事的成功舉辦,不僅吸引了大量觀眾和球迷,還帶動了體育傳媒、體育旅游等相關產業發展。
在過去10年間,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體育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極大提升了體育產業的服務水平和用戶體驗。
互聯網平臺的興起改變了體育消費的方式。例如,咪咕、騰訊等平臺,提供了豐富的體育資訊、賽事直播和在線購票服務,方便了廣大用戶的體育消費。根據艾瑞咨詢的數據,2023年,中國在線億元。
人工智能技術在全民健身領域的應用也取得了顯著突破。例如,智能穿戴設備可以幫助健身者實時監測心率、血壓等生理指標,讓他們能夠及時調整運動強度。虛擬現實(R)和增強現實(AR)技術也被應用于健身訓練指導和健身活動直播,為健身者提供更加沉浸式的健身體驗,提升全民健身的服務水平。
體育產業是綠色產業、朝陽產業、健康產業。金年會在46號文件的推動下,這10年間,體育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已經成為加速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體育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居民體育消費快速增長,已經成為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內容;體育產品供給日益豐富,已經成為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抓手……
如今,體育產業已成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反映出今天的體育不僅為國爭光更為國增利,已經前所未有地與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緊密聯系在一起,前所未有地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前所未有地與每一個人的健康幸福緊密聯系在一起,不斷展現著多元功能與價值。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進一步拓展,中國體育產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為人民的美好生活增添更多色彩。金年會(轉自11月8日《中國體育報》01版)
國家體育總局通訊地址:北京市東城區體育館路2號郵政編碼:100763聯系電線網站聯系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