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用品國貨強勢崛起
近日,麥肯錫與世界體育用品聯合會發布第4份年度體育用品行業報告《2024全球體育用品行業報告:行動起來》(以下簡稱《報告》),描繪全球體育產業行業圖景。報告顯示,金年會2023年體育用品行業機遇與挑戰并存。一方面,由于預期的消費者需求未能實現,行業多數企業繼續面臨庫存過剩的考驗;同時,全球體育用品行業全年營收增長6%(2022年為2%),展示出了行業韌性。
報告顯示,我國體育用品競爭格局發生顯著變化。近年來,中國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越來越多的國貨品牌與國際品牌展開競爭。在行業競爭中,全球巨頭失去優勢,中國本土品牌占據了前20大品牌中約60%的市場份額。
搭乘體育賽事東風,大批國貨品牌登上全國乃至世界舞臺。2024年是巴黎奧運年,今年3月21日,國貨品牌雙魚迎來了70歲生日,同一天,雙魚奧運用球啟運巴黎,時隔16年重返奧運會賽場。雙魚體育用品集團公司董事長王曉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一個老字號就是一段歷史的記憶,雙魚70載的足跡,映射著中國乒乓球運動的歷史進程,也見證了我國體育產業的不斷進步。”
同時,李寧、鴻星爾克、回力等國貨品牌受益于市場時機,在合適的時間推出合適的產品,如流行的高端運動休閑和復古產品,均持續提升國貨品牌的滲透率及復購率,助力運動服飾行業維持高速增長趨勢。報告顯示,從2023年開始,消費者對購買量、價格敏感性和品牌忠誠度的關注持續加大,品牌需要在未來更加努力地培養用戶粘性、強化消費者購買主張。
2023年的一個顯著趨勢是,人們對體育活動的選擇發生了轉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更快上手、需要較少投入、更具社交性的運動。報告顯示,2019年至2022年,匹克球/板網球運動參與人數增加了159%,參與度排名第二的運動是高爾夫、滑板運動列第三。報告建議體育用品企業應參與到消費者行為的轉變當中,并考慮其目標市場的人口特征。
在中國,年輕一代是體育產業營銷的主要群體,近年來也有更多圍繞女性群體展開的營銷活動。而隨著越來越多50歲+群體愿意在體育上花錢,企業需要找到新方法來激發他們對其品牌的熱情,從而開拓出一個潛在并利潤豐厚的市場。
隨著氣候變化的影響加劇,世界各地在推出支持可持續發展的新法規。由此,體育用品企業也正在向可持續發展上加大努力。不少企業認識到,金年會采取行動減緩全球變暖,除了環保意義,也有商業意義。研究表明消費者更重視有機或可持續材料構成的產品,并愿意為此支付更多的錢。
從減少碳排放到減少浪費和污染,體育用品行業有很多機會來提高其可持續性。報告通過與行業多位高管的對線條行動方案,其中包括加速減排,提高績效,建設綠色商店和倉庫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