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養結合典型案例征集|肥城市高質量實施六個項目 提升醫養健康服務供給
金年會近年來,泰安市肥城市以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健康養老服務需求為出發點,聚力打造服務模式多元、服務供給優質的“桃都康養”醫養健康服務品牌。目前,肥城市兩證齊全的醫養結合機構12家,康復醫院、護理院各1家、安寧療護服務機構18家;養老機構25家,設立床位3503張,其中護理型床位2692張,占比76.8%。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安寧療護服務開展率、鎮街衛生院與敬老院“兩院一體”醫養結合服務開展率均為100%,65歲及以上老年人醫養結合服務覆蓋率94.3%、老年人對醫養結合服務整體滿意度達98%。堅持項目引領帶動,資源要素統籌提升,高質量實施6個項目,持續提升老年健康服務供給。
實施醫養結合智慧化提升項目。推進醫養結合智慧信息系統研發,與科大訊飛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啟動“泰山智谷”建設項目,投資3000萬元打造“智慧醫療應用示范區”,利用智醫助理、智能語音外呼、智能服務慢病管理等人工智能技術,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將醫院信息系統、基本公衛服務系統、家庭醫生簽約系統延伸至龍山、豐園、河西等試點社區,方便醫護人員在社區開展醫養結合服務。
實施醫養結合質控中心及示范機構建設提升項目。推進肥城市人民醫院怡和院區質控中心與全市醫養結合業務監管平臺建設,加快建設怡和院區示范機構,設置康復和醫養結合床位238張。加掛“護理院”牌子,為失能、半失能、高齡老年人提供醫療護理、康復促進、臨終關懷等服務,打造泰安市公建公辦醫養結合旗艦項目。
實施中醫醫養結合服務能力提升項目。在肥城市市中醫醫院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打造線上線下聯動、院內院外協同、機構居家融合的智慧化居家醫養平臺,為失能老人提供上門更換胃管、外科換藥等20項護理服務。引進中醫體質辨識軟件,制定治未病干預方案20個,中醫治未病技術10項,在18個病區開展老年人體質辨識、慢病管理服務。制定內服外調為主導的中醫安寧診療方案,累計服務520人次。
實施智慧化康復病區改建及健康小屋示范建設提升項目。在新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改造康復病區、加裝電梯,升級無障礙通道。設立5個社區康養驛站,安排家庭醫生坐診,可現場開具處方,居民直接付費拿藥,節省掛號、診療時間。為老年人提供家醫履約、長護險等服務8700余次,上門服務2100余人次,開展健康講座、慢病自我管理、專家進社區義診等活動40余場次。
實施醫養結合適老化安全防護改造及居家服務能力提升項目。14家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完善坡道、衛生間等無障礙基礎設施,全部創成泰安老年友善醫療機構,開通老年人就醫“綠色通道”,保障老年人安全便捷看病就醫。對于居家重點老年人,組織家庭醫生服務團隊,根據人員評估分級,定期上門進行康復護理、用藥指導、心理關懷服務。
實施醫養結合工作規范化及服務人員能力提升項目。舉辦5期醫養結合能力提升培訓班,培訓基層人員1560余人次,提升老年健康與醫養結合服務管理水平。開展中醫醫養結合服務能力專題培訓,培訓人員200余人。實施醫養結合人才培訓項目,在泰山技師學院開設護理專業,每年招生300余名,擴充老年醫療護理專業人才隊伍。
“走在前,挑大梁”——山東醫養結合典型案例征集活動面向全省醫養結合領域相關單位、機構、企業等,活動參與者可將醫養結合事業發展的創新舉措、工作經驗、人物故事、突破性成果等發送至郵箱,并注明來稿者姓名、單位、聯系方式等。發送形式不限,線索、圖文、視頻均可,同時,為了確保作品質量,視頻投稿推薦分辨率為1080P及以上,格式為mp4,碼率不低于3M,確保畫面清晰流暢。投稿截止日期為2024年12月31日,聯系方式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