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多層次健康服務需求 AI加持下基層醫生身份或將轉變行業觀察
中國基層醫療正面臨醫保監管趨嚴,醫療科技變革的沖擊,當下應如何探索新的發展途徑?3月26日-28日,由診鎖界、深圳市社區衛生協會舉辦的2025第6屆診博會暨美好基層醫療生態合作大會在成都舉行,本次診博會以“涌現——迎健康需求爆發,以客戶價值創造驅動新增長”為主題,與會專家和從業者共同探索如何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AI技術等手段讓基層醫療向精細化、理性化發展。
針對目前基層診所的發展態勢,診鎖界創始人高哲認為,當下基層門診面臨巨大的挑戰。其表示受公立醫療吸流,消費降級后病人延遲看病,各類養生療愈機構不斷涌現等因素影響,2024年門診量出現下降。
強森醫療集團董事長何海洋也贊同上述說法并表示,目前醫療服務一級市場融資總額呈逐年下降態勢,體現出信心不足,不確定性增加的特征。此外集采的強力擴圍,以及醫保控費趨嚴、同質化競爭加劇等因素,導致基層診所利潤空間被壓縮,紛紛“以價換量”。
但高哲強調說明,我國診所仍處于巨變改革期,該時間段約為2016年-2030年,呈現出各年齡段人群旺盛需求的特征,同時“強基層”的趨勢可能才線億元,基層醫療門診量比例為51.7%。與藥店發展情況相比,診所連鎖化率相當于15年前的藥店連鎖階段,隨著醫藥院外終端市場份額持續增大,診所會成為更主要的受益者,而另一方面,藥店向專業化方向的突破,將逐步成為診所最大的競爭者之一。
何海洋認為,基層醫療服務必須改變理念,轉型升級,強化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提供用戶生命周期管理(LTV),建立從預防,診療,康復到健康管理的全鏈條服務,另一方面,在細分賽道進行突圍,提供基于數據分層的個性化醫療服務,并利用服務+實物的方式,產品化、垂直化激活增量需求,同時從“單打獨斗”走向“社區聯盟”,構建生態合作,共建社區“15分鐘健康生活圈”,從“定點機構”向居家醫療,職場健康干預等場景延伸,讓基層醫療服務成為患者離不開的“健康伙伴”。
科特勒咨詢集團全球合伙人曹虎則以梅奧診所為例,強調了“塑造品牌”的重要性,其認為技術是工具,而人文是核心。基層醫療機構要學習如何講好情感和價值觀故事,讓客戶看到品牌“如何做”,向人們提供更多與品牌互動的觸點,提高品牌信譽和顧客終身價值,另外,制定品牌戰略時要有前瞻性考量,避免成為“什么火做什么”的跟隨者。
基層醫療如何更高效挖掘健康需求?在今日會議中AI技術被頻繁提及,隨著大模型的涌現,醫療人工智能掀起熱潮,目前人工智能已廣泛應用于影像AI診斷、智能導診、預問診、健康咨詢、解讀等服務。
當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布局AI技術助力提升基層醫療運營能力。例如3月久遠銀海(002777.SZ)推出的診所智能體“杏靈”,該技術基于銀海聞語大模型與DeepSeek,具有生成預問診,提供鑒別診斷思路及治療方案建議等功能。科大訊飛(002230.SZ)旗下訊飛醫療(以AI技術為醫療行業提供輔助診斷、治療效果評估、診后管理、慢病管理等解決方案。衛寧健康(300253.SZ)的WiNEX Copilot智能醫護助手為基層醫療機構提供智能化服務矩陣。
河南動銷企業管理咨詢總經理鄭佩在演講中將技術賦能基層醫療分為四個模塊:第一,數智化升級,開發診所專屬APP或小程序,集成預約掛號、在線咨詢、電子處方等功能;第二,AI工具輔助,利用DeepSeek等大模型進行皮膚病圖像識別,慢病風險評估等,增強技術競爭力;第三,數據驅動運營,建立患者數據庫,分析消費習慣和健康需求,定向推送個性化服務;第四,通過直播,短視頻等新媒體引流,增加客戶黏性。
在基層醫療中AI技術具體將使用在哪些場景中?“AI說到底還是軟件,需要有所附著。”長濟醫療CEO梁大盛認為,自今年春節以來,DeepSeek大幅降低了醫療AI的研發成本,安必平(688393.SH)、諾禾致源(688315.SH)等智能醫療概念股大漲,國內醫藥行業乃至整個科技領域價值得到重估,“AI輔診可分為三大場景,其一是附著于系統,如衛生院HIS系統,診所/衛生室SaaS系統;其二是附著于硬件,如IVD設備和影像設備等醫療器械;其三是以醫共體、醫聯體等遠程醫療平臺為代表的平臺。”
展望未來,梁大盛預測,配合智能檢測設備的AI健康醫療服務有望使AI醫療從診所走向家庭,“平安好醫生(01833.HK)曾在2019年推出一分鐘診所,而在更遠的未來,搭載AI功能的‘無人診所’時代有望來臨,醫生或將從‘診斷專家’轉向‘醫療顧問’,AI不是替代醫生,而是讓基層醫療回歸‘人的溫暖’。”金年會官方網站金年會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