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三大千億體育用品集團誕生門店突破12萬家一年凈利161億
在2024年,隨著“體育大年”的熱度持續升溫,各大體育用品公司交出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單”,展現出強勁的市場表現。361°的營收首次突破百億大關,達到了100.7億元,同比增長19.6%。特步集團的收入則達到了135億元,同比增長6.5%,其中主品牌特步的營收為123.27億元,依舊保持增長勢頭。
然而,最為引人注目的當屬安踏集團,其總營收首次突破千億,達到1085.8億元,成為全球第三家年營收超過千億元人民幣的體育用品集團,僅次于耐克和阿迪達斯。安踏體育單獨的營收為708.26億元,同比增長13.6%,再創歷史新高,其在中國運動鞋服市場的份額已提升至23%,連續三年穩居市場第一。凈利潤更是同比大幅增長52.6%,達到了155.96億元。
與此同時,安踏旗下的亞瑪芬體育(AMERSPORTS)也迎來了亮眼成績,成功在2024年2月于美國上市,市值突破140億美元。全年營收增長17.8%,達到了51.8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77.5億元),凈利潤同比飆升135%,達到了73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3億元)。其中,戶外功能性服裝部門(包括始祖鳥和壁克峰品牌)營收增長36%,達到21.94億美元,而山地戶外服飾及裝備部門(包括薩洛蒙、阿托米克等)營收增長10%,達到了18.36億美元。
與之對比,2024年阿迪達斯全球營收為236.8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857億元),同比增長12%;凈利潤為7.64億歐元,成功實現扭虧為盈。作為阿迪達斯最重要的戰略市場之一,大中華區實現了連續七個季度的“有質量的增長”,全年營收同比增長10.3%,達到了34.59億歐元。
然而,耐克在2025財年前三財季的表現則不盡如人意,總營收同比下降9.14%,降至352.12億美元,凈利潤下降28.38%,降至30.08億美元。特別是在大中華區,營收連續三個財季下滑,分別下跌4%、8%和15%。
福建省晉江市的陳埭鎮,年產運動鞋超過10億雙,成品鞋年產值超過500億元,全球每五雙運動鞋中就有一雙源自于此。這里匯聚了安踏、特步、361°、鴻星爾克、中喬體育、七匹狼、利郎等多個知名企業。
安踏集團的創始人丁世忠,1991年與父親丁和木、哥哥丁世家在家鄉創立了安踏,取名“安踏”,寓意著“安心創業,踏實做人”。通過代理分銷模式及品牌專賣店的建設,安踏逐步走上品牌化發展之路。1990年代末,安踏通過80萬元邀請乒乓球世界冠軍孔令輝擔任代言人,并投入300萬元在央視投放廣告,開創了“體育明星電視廣告”的營銷模式。
安踏在香港成功上市后,迅速謀求國際化發展,提出了“做世界的安踏”的戰略目標。一方面,安踏成為中國奧委會的合作伙伴,為其品牌提供了在國際舞臺上的曝光機會;另一方面,通過收購斐樂(FILA)在中國內地、香港和澳門的商標使用權及業務經營權,收購英國戶外品牌斯潘迪(Sprandi)、日本滑雪戶外品牌迪桑特(DESCENTE)、韓國戶外品牌可隆(KOLONSPORT)等,實現了品牌在多個運動場景(如專業運動、時尚運動、戶外運動)的全面覆蓋。
2012年,安踏的營收超越李寧,成為國內運動品牌的領軍者;2015年,安踏的年營收突破百億;2022年,安踏首次超越耐克中國,登頂中國運動鞋服市場。2023年,安踏成立東南亞國際事業部,已經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泰國、文萊、尼泊爾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市場布局。2024年,安踏借助歐文一代簽名鞋ANTAKAI1的首發等契機,進駐全球最大的運動用品零售渠道FootLocker以及DSG等110家歐美主流零售商渠道。
截至2024年,安踏品牌收入達到335億元,同比增長11%;斐樂品牌收入為266億元,增長6%。以迪桑特、可隆體育為代表的“其他品牌”收入首次突破百億,達到了107億元,同比增長54%。亞瑪芬體育在大中華區的營收增長了53.7%,達到了12.98億美元,占公司總營收的四分之一。
到2024年底,安踏體育門店數量已達到12402家,同比增加了248家。安踏、安踏兒童、斐樂(包括FILAKIDS和FILAFUSION)、迪桑特、可隆品牌分別擁有7135家、2784家、2060家、226家和191家門店。超10000家門店采用了DTC(直面消費者)模式,占比超過80%,其中6000多家為直營店。
盡管如此,安踏依然無法“躺平”,雖然其海外布局步伐加快,但截至去年年底,在中國以外的門店數量仍然較少,僅有243家(其中安踏216家,斐樂23家,迪桑特4家)。今年,安踏計劃在美國開設門店,目標城市包括洛杉磯、達拉斯和紐約等。能否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仍然是未來需要觀察的問題。
在這片充滿競爭的市場中,安踏憑借其卓越的戰略眼光和執行力,正在向全球體育用品行業的頂端邁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